國際在線報道:據財政部網站消息,近日,財政部印發通知,對2012年度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以下簡稱“國資預算”)安排支出項目的績效評價工作進行部署。至此,國資預算績效評價工作已建立起一年一評的制度化、常態化機制。
  國資預算績效評價是財政預算績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去年,財政部首次推出國資預算支出項目績效評價制度,評價對象為2008—2011年國資預算安排的部分支出項目,對幾年來國資預算進行梳理總結。
  據財政部企業司相關負責人介紹,2008—2011年,中央國資預算涉及中央企業133戶,累計支出2864.8億元,其項目包括國有經濟及產業結構調整、兼併重組、節能減排、科技創新、災後重建、改革脫困、社會保障等諸多重大專項,既有資本性支出,也有費用性支出;既有國家戰略性支出,也有涉及民生支出。與公共預算相比,在支出範圍、目標取向和管理手段等方面存在很大不同,設計一套科學有效的評價指標體系是做好績效評價的關鍵,也是工作的難點。為此,財政部企業司經過多次調研、座談,聽取企業和中介機構意見,形成了管理和效益兩大類指標。其中,管理指標側重評價資金申請和使用,效益指標兼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時,為提升評價結果的客觀性,採用企業自評和中介機構抽評相結合的方式,在企業自評的基礎上,通過部門預算安排專項資金選聘資產評估機構,抽取部分項目進行第三方評價。首次國資預算績效評價工作歷時半年,涉及100戶央企的1805個項目,國資預算支出1208億元。
  評價結果表明,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施以來,所安排的支出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推動企業兼併重組、帶動技術創新和節能減排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反映出企業資金管理制度薄弱,對資金申請、下撥、使用沒有統一規定,管理不嚴;項目資金撥付不夠及時,影響項目進度和項目績效;財務處理不規範,國有資本權益落實不到位;績效目標不健全、預期過於樂觀,以及國資預算管理體制不順、支出重點不突出等問題,為完善國資預算制度提供了重要依據。
  這位負責人表示,和去年相比,今年績效評價工作具有一些新特點:一是評價對象為上一年度中央國資預算支出項目,國資預算績效評價已建立一年一評的長效機制。通過不斷積累績效評價經驗,完善評價機制、方法和技術,提高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科學性,為逐步實現評價結果和國資預算安排掛鉤奠定基礎。
  二是適當擴大企業自評和第三方抽評的覆蓋面,有利於進一步提高評價結果的可靠性。今年績效評價仍圍繞“國有經濟和產業結構調整”、“兼併重組”、“技術創新”、“節能減排”四類支出項目開展,企業自評涉及中央企業85戶,國資預算資金393.8億元,占當年中央國資預算支出總額的42.4%,略高於去年自評比例。同時,擬對12戶企業進行抽評,抽評的項目國資預算支出總額206.32億元,分別占自評總金額和全年預算支出總額的52.4%和22.19%,明顯高於去年。
  三是優化指標和權重設置,更註重管理過程與實施結果、定性指標與定量指標的結合,增強評價的針對性。根據去年績效評價反饋情況,微調了個別指標設置和權重,比如將重大技術創新項目細化為技術創新能力建設類項目和技術研發活動類項目,分別使用不同的經濟效益指標,以增強針對性和適用性。考慮到個別項目的特殊性,財政部還明確,績效評價指標不適用時,也可參照財政部發佈的績效評價指標選擇符合項目實際的替代指標,並由集團公司會同項目單位作出詳細說明,使評價結果更加合理。
  此外,財政部要求中央企業集團公司主要負責人重視此項工作,切實做好組織實施,從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國有企業改革等宏觀層面,結合公司發展戰略,提出支出方向和重點等完善國資預算制度的意見和建議。通過發揮央企集團公司組織作用,確保績效評價取得實效。  (原標題:財政部:國資預算績效評價建成長效機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l34jlqvi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